祁玉民的问题在于,执掌华晨十余年,将华晨带向了破产重组的边缘。
作为中国乘用车历史中最具有先天优势的企业,祁玉民手中的华晨当年可谓风光无两,接手的第一年,就已经有华晨宝马项目力挺,德国人源源不断的技术注入,成为华晨集团顺风顺水多年的谈资。
自主品牌方面,当时的华晨同样难逢敌手。骏捷的一路驰骋以及金杯的壮硕如牛,显然,华晨的当年之勇早已不复存在。
华晨是个传奇,它是当年唯一一家引入宝马的民营企业。
没错,华晨早期是个民营企业,仰融一手铸造的华晨宝马,也是推行企业前行多年的根本动力。其中的复杂以及辛酸不再去多提。
但必须要了解的是,仰融出走之后,华晨事实上是止步不前了多年。
之所以闹的今天负债千亿,满目疮痍的结果,事实上都是华晨顶级管理者缺乏走出山海关勇气导致。
祁玉民之后的华晨,事实上自主业务上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贯彻全球思想,中华自主项目骏捷之后的确再无惊人之作,从中华V3、V5到V7,再到一系列轿车产品,产品迭代速度慢且容易夭折。
华晨似乎从没有把精力放在强化自主实力上,从中华到金杯再到华颂,甚至于华颂只有一款车型,市场反响之后项目立即停摆。
的确,回顾十余年,似乎华晨除了宝马项目,再也没有可炫耀的点。
让人惋惜的是,宝马项目事实上也是出自仰融之手,对于祁玉民来说,其享受的也只是渔翁之利。事实上,对于祁玉民来说,作为最不像汽车人的汽车人来说,祁玉民有自己的运营方式。
通过早期壮大宝马的方式来壮大华晨,带动当地经济、产业链等发展,的确是一种谋求经济上行的思路。
毕竟,发展宝马要比发展自主品牌要简单容易的多,而且也更容易跻身世界强之列,也能在其历史中留下浓重的一笔。
但,宝马过度被重视了,祁玉民忽视的是自主品牌的发展。
发展宝马反被宝马反噬,对于整个华晨来说,当面对宝马提出要提升股比的情况下,才发现早已被宝马捆绑在一起,一旦脱离宝马,华晨一无是处。
股比调整之后,华晨的收益直接受到重创,自主板块既不能放弃,又不能做到自给自足,这是窟窿越捅越大的关键。
华晨没有话语权。
将时间轴拉到20年前,华晨很有话语权,对宝马的谈判以及对宝马的吸引,仰融组建了一只全球精英队伍,来吸引宝马的眼光,对中国市场的摩拳擦掌以及对华晨的认可,在当时,成为第一个跟民营企业合资的项目。
这奠定了华晨在中国企业中的分量,注定了华晨与众泰、力帆、陆风等企业完全不同体量的关键。
世人都说仰融之后,再无华晨,但我想说的是,毁掉华晨的事实上不是祁玉民,而是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山海关“。
华晨悲剧在于,仰融起点太高,华晨早期只是一个跟力帆、华泰、众泰一样的小民营企业,仰融的力量吸引了宝马驻足,但仰融出走之后,华晨虽然解决了销量、利润问题,但却没有解决根本的头脑风暴问题。
无法跟宝马进行思维碰撞,是华晨失败的关键,也是其无法向仰融时代快速发展的关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