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豪华汽车品牌的三大顶梁柱之一。华晨宝马,中国合资汽车中难以言说的一个品牌。宝马为何添了“华晨”二字,就有种“朴实感”?这绝不是偏见,宝马车主抠标这件事,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事实。一、仰融可能在暗示什么我们先来聊聊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简称“华晨集团”),聊聊仰融这一位颇为传奇的企业家。90年代至新千禧年,华晨集团的创始人仰融先生,开始布局华晨集团的发展。年,华晨集团就以16美元的IPO价格成为了美国纽约交易所第一家中国国有企业概念股。在这之后的10多年时间,仰融更是凭借一己之力打造出了资产达亿人民币的“华晨迷宫”,风光无限。但从年开始,仰融就陆续经历了资产清查、职务解除、出走美国……直至最终锒铛入狱,仰融的经历让我们不得不将其与华晨集团的企业发展联想起来。二、45天,13次上榜被执行人名单华晨集团用惨兮兮的现状来证明自己的确与仰融师出一门。年4月14日至5月28日,华晨集团先后13次“上榜”被执行人名单,涉及金额超过万元。年5月22日,华晨集团向同为辽宁省省属国企的交通建设投资集团出售了2亿股普通股,约占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数的3.96%。而华晨的债券近期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华晨已经通过抛售普通股来换取资金了,一个没有钱的企业如何在资本市场混得下去呢?换言之,有哪个资本家会看上一个已经穷到“砸锅卖铁”的车企?被资本市场抛弃大抵是华晨最后的归宿了。三、净利润正向增长,但钱是自己挣得吗?数据从不说谎,年报更是能看出一家公司的现状。据披露,年华晨集团的净利润为67.62亿元,同比增长16.18%。奇怪,明明盈利了,怎么还会成为被执行人呢?难道年报出错了?当然不是,如果你细看便会发现,剔除来源于华晨宝马的净利润,华晨集团年的净利润为-10.64亿元,也就是说离开了华晨宝马的华晨集团,只是一个亏损十个亿的“赔钱货”。这样的情况从华晨“傍上”宝马以后就一直存在着,利润奶牛的称号在“华晨宝马”的头上也从未摘下过。年52.33亿元、年62.45亿元,年76.26亿元,这是华晨宝马近三年来为华晨集团贡献的净利润,也是华晨集团近些年来无所作为的铁证。除了华晨宝马以外,华晨还有什么?只剩下一堆需要倒贴约十个亿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也不会感到可惜。四、拿来主义者如何造车?按照正常情况推测,华晨集团在傍上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宝马以后不应当一炮而红、大赚特赚吗?为什么还是在逐渐走下坡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拥有华晨宝马这个“赚钱机器”后,华晨集团逐步放弃了自主研发技术的念头,从而导致旗下的自主品牌越来越萎缩,成了只靠一只脚走路的巨人。而促成这种情况存在的,是前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祁玉民。他自年上任,年离任,在位期间,祁玉民使华晨集团迅速在汽车市场站稳脚跟,并且与宝马成功联姻,焕发了华晨集团的第二春。但所有光环都无法掩饰祁玉民是一个拿来主义者的事实,他只专注于宝马技术的交流投资,却几乎放弃了自主研发。这几年来只能依靠宝马淘汰的落后技术缝缝补补,使得华晨汽车“自主”设计和研发的产品逐渐市场边缘化,无法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生存。祁玉民在接受采访时曾形容过自己心目中的好产品:“它的底盘是保时捷调校的,它的内外饰是意大利搞的,它的发动机是和宝马合作的,三大资源一整合,是不是一个好车就出来了。”这番言论,充分体现出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拿来主义者,而在今天这个对科技创新要求如此之高的社会中,拼接而来的产品注定是难以长久生存的。五、华晨宝马?还是宝马华晨?即使是“利润奶牛”,可华晨宝马会一直甘愿做华晨集团的钱袋子?宝马才不乐意做这种“赔本买卖”。年1月18日,宝马宣布将以36亿欧元的价格收购华晨宝马25%的股份,交易后,宝马共持75%股份。“华晨宝马”变“宝马华晨”就是宝马踢开华晨走出的第一步。在政策支持合资股比放开,华晨集团成为第一家放弃合资公司控股的汽车合资公司。曾经赴美第一股的企业现在却成为了第一家向外国资本“投降”的企业,如若丢失了宝马这个“金字招牌”,华晨只会更加寸步难行,它旗下的自主品牌在消费者的记忆中也越来越淡薄。祁玉民之后的继任者是阎秉哲,华晨官方新闻稿对新任董事长的描述是这样的:阎秉哲自接棒华晨汽车董事长以来,带领华晨积极为建立一个覆盖产品研发、采购、制造、销售和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而努力拼搏,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并巩固和深化与宝马、雷诺的合作,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全面布局出行服务事业。从蜻蜓点水一般带过的履历来看,似乎缺少亮点,这样一位新的董事长,低调得就像是一个不太喜欢“搞事儿”的人,如果只是这样,对于正处于悬崖边缘的华晨集团而言,将会加速落入群山万座之下,为人遗忘。那么,此时的华晨,如何不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