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华晨宝马 >> 华晨宝马类型 >> 正文 >> 正文

宝马收购中华品牌,只是连锁效应的开始

来源:华晨宝马 时间:2022/7/16

李浩贤

华晨汽车早已在去年11月申请破产重组,旗下自有品牌中华汽车,最近传言被宝马收购也已是人尽皆知。毫无疑问,过往极度依赖“吸血”度日的华晨汽车,终将逃不过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事已至此,我们不是要对华晨落井下石,而是想探讨一下华晨汽车倒下后,市场会如何瓜分这只“瘦死的骆驼”以及给市场带来怎样的连锁效应。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这只骆驼的分支架构。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控股4家上市公司:华晨中国、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晨中国动力控股有限公司。其中,华晨中国持有合资公司华晨宝马50%的股权(有25%将在年交割给宝马中国)。

在汽车品牌方面,华晨汽车集团有“中华”、“金杯”、“华颂”三个自主品牌,以及“华晨宝马”和“华晨雷诺”两个合资品牌。

看似庞大的华晨汽车集团,实际上大多数都是亏钱的主,华晨集团的利润主要来自华晨中国,而后者的盈利又严重依赖华晨宝马。

所以哪怕华晨集团申请破产重组,它仍然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手中华晨中国的股权。

从年5月开始,华晨集团就陆续以超低价格(0.01美元/股)把手中约12%的华晨中国股份,转移到辽宁国资委旗下辽宁交通建设投资;年9月,华晨集团将手中剩余的30.43%华晨中国股权,全部转让给新成立的子公司辽宁鑫瑞。

也就是说,华晨在破产重组前,早已把核心资产给转移出去,甚至还企图成立信托基金锁定资产,背后的目的就不用我们多说了吧?

因此看似最抢手的华晨中国,由于股权混乱,现在相当于一张废纸,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反而华晨集团旗下的其他板块,例如金杯汽车、申华控股、中华汽车,目前都分别有意向投资人,其中就包括宝马集团。

宝马的野心

宝马对华晨中国手中50%合资公司(华晨宝马)的股权必然是虎视眈眈的,但目前宝马举牌收购的却是华晨集团持有的中华汽车品牌,它与华晨宝马的合资企业并不相关,更不涉及华晨集团旗下的上市企业。被收购的主体,是华晨旗下自主品牌中华汽车及华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宝马中国表示:“我们希望以实际行动支持华晨集团的重组,并致力于进一步拓展我们在辽宁省的业务。我们希望使用华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现有的生产能力”。

说白了,宝马看中的并非中华品牌本身,也没打算帮助中华品牌复活,宝马看中的是其背后的资产价值,例如现成的工厂以及造车资质。

据了解,华晨中华大东工厂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工厂面积35万平方米,设计年生产能力15万辆,这家工厂按照宝马标准进行设计,所以宝马接手后不用费多大周章就能为之所用。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在华晨中华大东工厂仅一街之隔便是华晨宝马大东工厂,而更北一些,是年刚刚完成扩建的宝马新大东工厂。

换言之,宝马收购这家工厂的用意,就是把整个片区打通,提高协同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一共16亿的收购案中,还包含价值4亿元的中华汽车生产资质,业界猜测宝马有可能会利用这个“指标”另外成立一家独资公司,专门生产新能源汽车。

说到独资公司,就不得不再科普一下汽车行业股比变化趋势。

年取消了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后,特斯拉在上海建立了独资工厂;年取消了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后,四川现代悄然转变为现代汽车独资企业。年将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和合资企业不超过2家的限制,汽车外资投资将全面开放。宝马很可能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外资车企。

事实上,早在年宝马便已经宣布将在年股比开放后,用36亿欧元收购华晨宝马合资公司25%的股份,股比从50%提升至75%。如今华晨集团遭遇动荡,宝马也极有可能将剩余的全部股权收入囊中,接连成立两家独资公司。

而一旦宝马实现独资,对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合资局面产生不小的冲击,长期依赖合资企业生存的国内车企将不得不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投资力度。届时中国汽车产业版图或将出现更多的变数,毕竟像华晨这种靠输血度日的车企并不在少数。

8月31日,北汽股份公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北汽股份上半年实现营收.75亿元,其中北京奔驰收入达到.59亿元,为北汽股份总营收贡献度达到97.4%。

同时,北汽自主品牌亏损仍在进一步扩大。今年上半年,北京品牌营收为23.16亿元,同比下滑21.0%。销量层面,今年上半年,北京品牌销量只有2.8万辆,同比下滑约20%。此外,北京品牌上半年毛利润亏损24.96亿元,相比去年上半年的18.34亿元亏损有所扩大。

不可否认,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股比限制曾对我国的汽车产业起到了推进作用,但同时,它也成为了某些车企的“保护伞”,极大地阻碍和拖后了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此时股比的完全开放,反会倒逼整个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近二十年中国车市的发展也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始终需要通过自己研发才能获得,目前处于行业一线的企业,都是自己掌握了最核心的技术,比如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等等,而有些背靠大山的企业,一旦离开合资品牌就和咸鱼没什么区别。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张进华认为,“合资股比放开,本土车企的保护期宣告结束,压力陡增,但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特别是像长安、吉利等等为代表的中国品牌集体向上,这样的态势其实很大程度上已经让合资企业以前的技术品牌等等优势,一点点在减弱。”

华晨的倒塌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一个必然的结果,希望其他友商能引以为鉴,把命运重新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过在新能源以及开放股比的大潮下,留给它们的时间真心不多了。

往期回顾:

小米汽车,“准时开学”

极氪:融资不为钱,补能业务才是重点

无聊的车市,好像又变得有趣起来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