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浙商证券,蒋高振,赵洪)
1、聚焦有线通信芯片,技术位居国内前列裕太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年,分别于苏州高新区及上海张江科学城两地设有研发中心,并在上海、成都及深圳成立公司,旨在实现全覆盖式服务的产业化发展。企业专注于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企业以实现通信芯片产品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为目标,以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作为市场切入点,不断推出系列芯片产品,是中国大陆极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大规模销售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供应商。
1.1、公司历史:专注有线通信芯片,不断实现技术突破
公司一直专注于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与销售,主营业务和主要经营模式均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的演变情况如下:和年,公司主要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年率先推出“车载百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后续又推出“百兆低功耗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千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等产。年,公司推出集成四路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和四路光纤接口的“四端口千兆光电复用物理层芯片”,高密度以太网交换机以及“八端口千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至此,公司覆盖不同端口数、不同速率、多领域、多层级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序列初步形成。年,产品开始实现大规模销售。推出“第三代单口千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并将产品线逐步拓展至上层芯片领域,自主研发了交换芯片和网卡芯片并实现量产。
公司是中国境内极少数实现千兆高端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大规模销售的企业。产品已成功进入普联、盛科通信等国内众多知名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公司产品应用范围涵盖信息通讯、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监控设备、工业控制等众多市场领域,目前已有百兆、千兆等传输速率以及不同端口数量的产品组合可供销售,2.5GPHY产品已通过下游客户测试。车载以太网芯片是公司重点研发方向之一。公司自主研发的车载百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通过AEC-QGrade1车规认证和德国CS实验室的互联互通兼容性测试,陆续进入德赛西威等国内知名汽车配套设施供应商进行测试并已实现销售。公司自主研发的车载千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工程流片。
在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基础上,公司将产品线逐步拓展至交换链路等上层芯片域,自主研发的以太网交换芯片和网卡芯片两个新产品已量产流片。公司再工艺流程方面负责芯片产品的设计,将晶圆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通过委外方式实现。
1.2、公司治理:控制权稳固,管理层具有专业背景
实际控制人控股42%,控制权稳固。欧阳宇飞、史清及其一致行动人唐晓峰和瑞启通合计持有公司股份49.34%。其中唐晓峰并未共同拥有发行人控制权。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欧阳宇飞和史清,两人近两年来持续控制公司不低于42.%股份的表决权,对公司形成有效控制。史清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学历。欧阳宇飞毕业于南京大学,本科学历。两人曾同时任职于高通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公司管理层稳定。公司管理层相关专业背景雄厚。史清曾先后担任上海伽利略导航有限公司研发经理和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科学家等。欧阳宇飞曾先后担任福华先进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资深芯片设计部经理和上海禾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等。
公司拥有核心技术人员4人,分别为史清、张棪棪、刘亚欢和车文毅,对公司研发的具体贡献情况如下:史清,公司创始人之一,在公司担任董事长、首席技术官,获南京大学物理学学士、中国科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史清先生博士毕业后先后服务于上海伽利略导航有限公司、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高通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史清先生在芯片算法、架构、电路设计等多个方面具备深厚积累,拥有20年以上行业经验,在以太网、WiFi、卫星导航、无线通信等领域主持或参与开发过大量产品。张棪棪,在公司担任数字设计总监,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位,张棪棪先生毕业后先后服务于钰硕电子科技、创锐讯通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高通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张棪棪先生具备15年以上芯片设计经验。
刘亚欢,在公司担任算法设计总监,获中国科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服务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创锐讯通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刘亚欢先生具备15年以上算法和芯片设计经验,擅长通信算法架构与电路实现。车文毅,在公司担任模拟电路设计总监,获复旦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曾担任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从事模拟核心技术研发和电路设计等工作。车文毅先生具备15年以上模拟芯片设计经验,在模拟电路各模块均有深厚积累,尤其擅长ADC设计。
1.3、财务状况:销售规模不断增加,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营收及净利润总体趋向增加。公司至年六月营业收入分别为:.62万元、1,.08万元、25,.61万元、19,.95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99万元、-4,.71万元、-46.25万元、1,.17万元。年,公司收入规模较小,主要系公司主要产品尚处于研发和测试阶段。年、年,随着公司产品逐渐成熟、市场拓展取得明显成效,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年1-6月,公司收入同比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来自于客户需求的持续增长及新产品陆续被大规模采购。年1-6月,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主要系公司芯片产品销售规模持续提升所致。年1-6月,公司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增幅较大,主要系因公司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公司于当期扩充了团队,职工薪酬费用及无形资产摊销大幅上升所致。
主要产品快速增长,其他产品稳步增长。公司主要产品为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的国产替代需求明显,公司作为境内为数不多可以供应多种等级和规格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的企业,稳定的产品性能和优质的服务迅速得到市场认可,工规级和商规级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实现大规模销售,相关收入快速增长。公司车规级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已陆续进入德赛西威等国内知名汽车配套设施供应商进行测试并实现销售。
公司亦直接对外销售少量尚未封装测试的晶圆形态的产品。得益于市场对公司产品技术的广泛认可,晶圆收入规模保持增长趋势。公司主营业务中芯片产品毛利分别为24.01万元、.88万元、7,.21万元和8,.37万元,随着公司产品不断成熟、业务规模不断扩展,毛利呈大幅上升趋势。公司年商规级芯片毛利为负,主要原因系当年所售主要型号产品处于市场推广早期,售价较为优惠。
2、以太网技术日新月异,车载芯片市场持续发展2.1、以太网应用普遍,技术持续发展
以太网(Ethernet)是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制订的一种有线局域网通讯协议,应用于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传输。以太网因其同时具备技术成熟、高度标准化、带宽高以及低成本等诸多优势,已取代其他网络成为当今世界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以太网生态系统,为万物互联提供了基础。以太网联盟将以太网的应用分为以下五个大类:电信运营商、车载以太网、企业应用、工业自动化、数据中心。
以太网传输的两种介质——光纤、铜双绞线,一般以10G作为分界,各自在不同的速率范围和应用领域发展。光纤被广泛用于长距离有线数据传输,但由于光纤质地脆、机械强度差、弯曲半径大且光电转换器材成本较高,终端数据传输较难取代铜线。铜双绞线机械强度好、耐候性强、弯曲半径小,无需光电转换设备的同时还能为终端设备提供一定功率的电能。因此,铜双绞线是智能楼宇、终端设备、企业园区应用、工业控制以及新兴的车载以太网的主要选择。近几年为了适应应用的多样化需求,以太网速率打破了以10倍为来提升的惯例,开始出现2.5GE、5GE、25GE、50GE、GE、GE等6种新的以太网速率标准。
目前基于双绞线的以太网主流技术是基于.3ab标准的千兆以太网,大多数企业在组建网络时将千兆以太网作为首选高速网络技术。近年来,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流和多媒体服务,大容量、高速率、多功能模块高端网络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未来基于铜介质的以太网将不断向更高的传输速率演进。考虑万兆网络端口需要配套Cat6/6a或以上线缆,需对现有布线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基于IEEE.3bz标准的2.5G/5G以太网技术是目前更为主流的更新趋势。
以太网物理层芯片(PHY)是以以太网有线传输为主要功能的通信芯片。以太网接口电路主要由MAC控制器和物理层接口PHY两大部分构成,对应OSI里第一层物理层(PHY)和第二层介质访问层(MAC)。以太网物理层芯片(PHY)用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广泛应用于信息通讯、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监控设备、工业控制等众多市场领域,同时,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也是交换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与数据链路层(MAC)芯片配合或集成实现更高层的网络交换功能。
2.2、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应用场景多元,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拥有持续上涨的动能。根据IDC发布的《DataAge》报告预测,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将从年的33ZB增长到年的ZB。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持续加快,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在传输和交换方面带动了更大的市场需求。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预测数据,年-年全球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市场规模预计保持25%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年全球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亿元。公司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的终端用户广泛分布于信息通讯、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监控设备及工业控制等发展较快的行业领域。
1)通信领域。通信方面,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需求增长为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提供市场基础。由于路由器等通讯设备同步新一代网络传输技术在升级换代、十四五规划纲要拉动了路由器大量投资以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呈线性增长趋势,近年来,路由器的市场增长相对平稳。根据IDC数据,年至年,我国路由器市场规模由31.9亿美元增长至37.7亿美元,预计到年市场规模将较年增长23.34%,达到46.5亿美元。而企业级以太网交换机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企业园区网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基于园区网基础设施的丰富增值业务需求。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数据,年中国大陆商用企业网用以太网交换芯片总体市场规模为25.1亿元,预计至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5.5亿元。
2)汽车电子。汽车电子方面,车内通信架构向以太网升级,车载以太网芯片需求量将随之快速提升。车载以太网可广泛应用于娱乐、ADAS、车联网等系统中,有望逐步取代传统总线技术,成为下一代车载网络架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PHY)作为独立的芯片用来提供以太网的接入通道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以太网联盟的预测,随着汽车智能化应用需求推动的车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未来智能汽车单车以太网端口将超过个,为车载以太网芯片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近年来,中国的汽车年产销量均在2,万辆以上,车载娱乐系统、导航系统等已逐步成为汽车的标配。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预测,年-年车载以太网PHY芯片出货量将呈10倍数量级的增长,年中国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搭载量将超过2.9亿片。
3)消费电子消费电子的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带动互联互通的以太网芯片需求增加。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广泛应用于机顶盒、监控设备等一系列可提供以太网连接的商业产品。随着全球范围内科技技术的进步、智能电视的普及和高清传送频道的普遍使用,全球机顶盒出货量逐年稳步上升。根据GrandViewResearch发布的数据,全球机顶盒新增出货量从年的3.15亿台增加至年的3.31亿台,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年新增出货量将达到3.37亿台。此外,随着全球的监控设备得到快速发展,围绕着视频监控技术的改革创新,行业对采集的海量图像、视频等数据信息进行实时传输不断提出更高的需求。
2.3、车载以太网有望成为汽车网络主流
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推动车载以太网技术发展。车载网络转向域控制和集中控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总线也需要往高带宽方向发展。目前博世、采埃孚等纷纷提出下一代网络架构,特斯拉在Model3和ModelY中已采用域控制结构。架构的改变和自动驾驶传感器带来的大量数据处理需求,都使得带宽成为下一代汽车网络技术的关键。与传统的车载网络不同,车载以太网可以提供带宽密集型应用所需的更高数据传输能力,同时其技术优势可以很好地满足汽车高可靠性、低电磁辐射、低功耗、带宽分配、低延迟、轻量化等方面的要求,将成为下一代汽车网络的关键技术。
可以预见未来车载以太网有望成为汽车的主流趋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主流的车载以太网的技术标准是基于博通公司的BroadR-Reach技术,车载以太网领域里最为重要的OPEN联盟的设立目标即是促进该技术作为开放标准得到各车企的广泛采用。截止到年底,OPEN联盟的成员已增长到个,包括汽车领域里众多的汽车厂商、供应商、芯片商等,如博通、恩智浦、飞思卡尔、宝马等。中国车企和供应商也在积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