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华晨宝马 >> 华晨宝马类型 >> 正文 >> 正文

运动之魂,不攻自破详细体验宝马M55

来源:华晨宝马 时间:2022/9/5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zg/140107/4323066.html

作者——咖加用户:笛小凡

长久以来,宝马品牌的不少产品一直给人们留有“运动”、“操控”之类的印象,似乎宝马官方也嗅探到了这一点,在这几年的官方宣传及公关中借“运动”大肆宣传。在三年以前代号G38的国产宝马5系长轴距版上市后,媒体全是“舒适运动高度兼备”一类的好评,然而我开完了Li、Li以及国内最顶级的Li后,觉得一切并不如预想的那般美好,那仅仅是一辆简单舒适驾驶轻松加上豪华内装的行政级豪华轿车,仅此而已,千万别提操控和运动,部分网友所说“匹却强劲充沛的动力”和“无敌后排豪华乘坐体验”也全是扯淡。

去年代号为G28的宝马3系长轴距车型上市后,媒体的好评再度蜂拥而至。但凡开过一下全新宝马3系的人都能在上手的短时间内感受到这是一辆在豪华氛围营造上下了功夫但是驾驶相关的部分严重退化的车,在完全放弃了运动操控的同时还牺牲了基本的平顺性表现,给当时许多“充值”媒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但似乎这还没完,有人接着蹦出来国产短轴距版表现都会好的!然后有媒体人在为G28的宝马Li的全面倒退用“要运动就去改避震”的套路洗地失败后试图海外版车型来辩解……呵,海外版就真的会很“宝马”吗?

作为一个E60的5系车主,我本身对宝马的产品驾驶还是有那么一些奢望;正好在海外,我就弄了这么一辆“熟悉”的宝马5系,究竟看看海外的短轴宝马能和我们熟悉的那些华晨宝马长轴距产品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原味”短轴宝马就能如坊间传言版完美呢?Unfortunately,一切与“运动”、“操控”相关的谎言都在我与宝马Mi相处之后不攻自破。

「车型背景」

人在北美,接的是宝马5系(非MPower)产品中最顶级的Mi,同时选满了AdvancedPremium选装包(能有的配置一应俱全)。一听到V8,不少人会因为“80个尊严”一类的事情肃然起敬。事实上北美市场V8遍地,这个巴伐利亚“野种”根本没啥特殊的排面。「动力总成」

之前给不少国内朋友看过这辆车的图片,多数反应都是“i?”。实际上,我这辆车同多数5系最大最大的差异点就在“50i”,也就是其搭载的代号为N63B44O2的4.4升双涡轮增压V8引擎,V8引擎!最大输出功率hp,最大扭矩N·m,听着是不是就特别暴力。实际上,这辆车加速确实很快,hp马力的引擎推动这辆1.8吨的Mi完成0至kph的加速时间仅需3.7s,这个数据和特斯拉Model3顶配全驱高性能版的破百时间相当,也和上代M5的加速成绩相仿。与这台强劲引擎匹配的是大家熟悉的ZF8HP变速箱,这款变速箱已经普及到从劳斯莱斯到哈弗H9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但是用起来的感觉可真是千差万别。说回我的这个车,Mi上这台N63引擎匹配ZF8HP的表现还是很棒的。除了宝马惯有的「转速表骗换挡速度」这个问题(仔细描述就是每次给出换挡指令时,转速表指针立刻变化,但实际换挡动作执行是稍慢一拍的),其它所有方面都挑不出什么毛病,可以说是极顺滑、很精准、响应快同时完全没有“动力太强不好控制”的烦恼,就算是驾驶技术不好的驾驶员,也都能开的很自如很平顺。

但是说了这么多好,还是得泼几盆冷水。首先没有特别动人的声浪,即便是“SPORTPLUS”下,也需要大脚催逼油门才能听到一些传统意义上认为“美妙”的声音。另外很多人在看到我这个车的具体型号会觉得“8缸5系很牛逼”,但是即便在用车环境良好的北美,我依旧认为对于宝马5系这个产品来说,如此强劲的动力多数情况也都只是浪费,所谓惊人的全油门加速推背感确实会给没见识过的乘员一定新鲜甚至恐惧感,但开过几次后也就明白这一定并非刚需。最后,回想起曾有不止一人给我评论类似“宝马Li虽然是低功率,但是动力特别充沛,比同级多数车都强”这样的话。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宝马Li和Li的动力水平是有本质差别的,充其量是满足个代步需求,而Li的确实是够劲、够有底气。我Mi这个动力确实是强到完全浪费,若不是B48本身运转品质还比较差,否则hp左右动力的车型会是5系中我认为比较合适的版本。

「转向手感」

说完了本Mi的最大产品特点后,说说驾驶的其他方面,先讲讲转向。不幸,这辆Mi的转向手感非常垃圾,槽点很多。首先转向的在驾驶中就是方向经常不自动回正,尤其是快速调头后非常危险。其次小幅度打方向时车身基本没什么响应,感觉特别模糊,激烈驾驶的欲望已经消退殆尽。驾驶模式中,只有COMFORT的另外SPORT模式下转向手感特别做作,从低速开始就全域加重,开着特累的同时前面说的问题并没有丝毫改善。讽刺的是,我在国内开到的宝马长轴距5系转向手感还都是挺不错的,这方面看来被寄予“操控希望”的短轴版反倒不如国产长轴车。

「操控性」

当下的宝马,在我眼里已经和所谓“运动”、“操控”渐行渐远了,多数国内宝马用户追求的不过是“宝马”这个品牌而已。在全新宝马众多车型驾驶体验接连翻车后,被某些国内媒体人当做参照标杆的“海外原味儿的短轴宝马”,是不是能有点灵魂呢?我通过我的短轴5系给出的答案是明确否定的,这辆名字里带上了「M」的宝马Mi,激烈驾驶的体验却令人大跌眼镜。首先说一嘴这辆车的悬挂几何对车头加速上扬、制动下蹲的抑制还有并线时车身跟随性的表现都还算是不错,在如此强劲的动力性加持下,无论大脚油门起步还是强烈制动都不会有特别恼人的起伏,这点不错。

说到操控感受,首先就是令人崩溃的推头,但凡想要稍微高速入弯,车头会有明显向外走的趋势告诉你危险的征兆,开着它在快速过弯时还是要多加小心,尤其不能被“M”和“4.4T”洗脑,这车的极限我是真的不敢随意试探。其次就是这整辆车在拐弯和并线时的车身姿态也比较模糊,主观驾驶感受也不能令人满意。说到这里真的不禁感叹,理应是“5系完全体”的Mi却也在国产5系那姿态飘忽、拖泥带水的驾驶与操控方面表现依旧糟糕,看来短轴和进口这两点,并没有给G30/G38世代5系挽回一些宝马的脸面。

「行驶品质」

从第一次试驾国产Li时,软到离谱的底盘就令我印象深刻,也许这在许多人眼里是个更趁“行政级车”身份的变化,但是随之而来的高速过坎前软后硬与后桥细碎颤动却也令我烦恼。而到我的Mi上情况就更糟了,底盘都明显偏软,软的没法开。而且这辆Mi邪门的地方在于后桥的余震特别多,完完全全不能做到在柔韧有余的同时抑制好车身的动作,遇到路上突然的起伏,整辆车会明显前仰后合,特别特别难受。此外,无论国产高低功率还是海外短轴的宝马5系,隔音静谧性均难以算是完美表现,不至于恼人罢了,跟同级别优秀的竞争对手比起来还是差距明显。

「驾驶模式」

这辆顶配的Mi搭配了几种不同的驾驶模式,这个内容具体细说,但是先说说不同模式下动力总成的表现。首先「ECOPro」模式我觉得没法用,油门踏板响应过于迟钝,迟钝到影响整体驾驶节奏与心情;其次,点火默认的「COMFORT」模式油门踏板的初段还是有一定的空行程,开着有传统说法中“油门特别重”的感觉,不过好在往后踩的动力释放线性度和响应都不至于脱节,动力储备自然不在话下;再说最激进的「SPORTPLUS」,这个模式下变速箱会强制选择比“目前可接受的最高档位”低一档,让转速始终保持在更容易爆发动力的区间,此时动力爆发确实激进,但是又不适于长时间稳态驾驶;我认为最舒服的模式就是「SPORT」,油门踏板几乎无空行程,油门响应灵敏,变速箱动作也利索,最喜人的是稳住油门时会进入适合巡航的最高档,不至于长时间“挂转”。

「乘坐与空间」

说完了备受争议的驾驶体验,我们来看看这短轴的G世代宝马5系的静态体验有多么惨烈吧:)首先,方向盘位置给绝对差评,而且是这一整代宝马3系5系长轴短轴国产进口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我身高cm,在调整好合适的驾驶位置后方向盘依旧是过高,高到把仪表最下排的行车电脑和挡位信息完全遮住,经常需要起身看仪表,特别烦人。

说说乘坐与空间部分最大最大的硬伤所在——后排。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全新一代宝马车型在外形尺寸几乎维持原样甚至更大的情况下,车内空间都有了不小的缩水,国产的宝马5系Li是这样,全新的3系Li也是同样的情况,至于X5…勉强维持老款本就负分的差评表现吧。虽不知这情况为何发生,但确实是普遍存在的情况。

我在车长超过5.1米的长轴距宝马5系Li中,后排腿部空间余量就已经很小了,而在这辆车长仅仅的Mi中,将前座调至我自己的驾驶坐姿,我坐在后面是几乎顶住膝盖的,我甚至不知道这样的表现配不配的上“行政级”三个字。而雪上加霜的是后排座椅的乘坐感受,短轴版本没有配备国内Li标配的中国地区特供版本宽大的可调后座,感受接近甚至不如专门加厚坐垫和靠背的Li,坐上去觉得坐垫不够长、靠背非常直、材质特别硬。说实话不建议什么人选择乘坐宝马短轴5系的后排,那真的是一种令人崩溃的折磨,后排基础乘坐体验的缺失,是无论多少所谓配置都弥补不了的。

「外观内饰」

最后考虑到当下宝马5系(带M外观套件)已经在国内遍地都是,唯一抢眼的可能就是这个前车主贴的绿膜了……整体一打眼还是很熟悉的味道,曾经最显眼的前唇也在加拿大冰天雪地的摧残中一点一点碎裂,早已没了踪影。样子大家脑补一下就好。

这辆宝马Mi占地尺寸仅仅为mm*mm,在国内这也基本就是个雅阁的尺寸。反言之,你们猜想要是都按照欧洲车那个糟糕的空间利用率将全系标轴的布局在华销售,那个场面得有多么尴尬。多强调一点内饰!(尤其是在海外这种花钱找人清洗内饰特别昂贵的地方)别选白色!别选米色!别选灰色!用脏了以后真nm丑的滴屎!!!「车内功能」

首先,这代宝马高配产品的空调操作面板变成了全液晶,操控全靠下方的一小排触控按键,特别难用,十分头疼。另外我不知是个体原因还是都是这样,这个自动雨刷特别烦人,该刮的时候迟迟不动,等到觉得前挡还行了却又把玻璃底部的积雪带上来影响视线,真是nm离谱。

第二点,宝马的历史遗留问题,前排座椅坐垫电动调节按键的控制比较模糊,很难调明白什么时候是整体升高/降低,什么时候是调节座椅倾角。第三点,选装的L2级辅助驾驶,老实说挺好用的。无论是加速/刹车还是对驾驶员意图的判断都还算能接受,但是突如其来的制动还是会让我觉得比较恼人。另外一直被争论的辅助驾驶,我至今仍然认为与国内车流中充斥布朗运动现状完全不适合使用辅助驾驶,就算用了也得更加倍小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