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华晨宝马 >> 华晨宝马选择 >> 正文 >> 正文

镍价暴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或将雪上加霜

来源:华晨宝马 时间:2025/1/19

全球金融世界正在经历一个历史性的事件。

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镍价近日波动异常。3月7日,镍期货报价猛涨到美元,超过历史高点,涨幅高达90%。3月8日,镍价继续狂飙突进,突破10万美元关口。极端事件发生后,LME宣布暂停镍交易,镍价定格于美元/吨。

镍期货两个交易日里大涨%,刷新LME成立年来的价格飙升纪录。受此影响,上海期货交易所3月9日晚间发布了关于暂停镍期货部分合约交易一天的通知。

本次事件的导火索是俄乌冲突。俄罗斯是镍重要的生产及出口国,其镍矿储量位居全球第五、镍板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俄罗斯镍板业是伦敦金属交易所主要的镍交割品。

欧洲制裁俄罗斯后,俄镍无法进入欧洲,也就不能充当交割品。此时国际资本注意到中国企业青山集团一笔20万镍空单存在交割品不足的漏洞,一轮布局已久的逼空行动由此开启。

无论资本搏杀的结果如何,镍价的历史性大涨都会对相关产业链造成影响。有色金属镍被广泛用于不锈钢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生产。动力电池中,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用的是镍钴锰,其中镍的占比较大,此番镍价飞涨,必然对三元锂电池的供应造成影响。

原材料价格持续波动,上游供应商掌握大量话语权

除了延续自去年的芯片危机,新能源汽车还持续面临着锂价上涨的压力。此番突发性的镍价暴涨,更令各大车企承压。

去年因芯片短缺引车辆供应不足的问题,传导至终端市场,受影响最大的是合资品牌,出现大规模减产,以及随之而来的市场终端优惠减少、车价上涨、交付延迟,以比亚迪、特斯拉为首的旗下一些热门车型需消费者排队数月乃至大半年才能提到车。这让一些潜在购车群体对车市持观望态度,计划供应链体系恢复稳定后再着手购车。

然而,今年全球疫情阴云仍未散去,叠加俄乌冲突等多重负面事情,全球风险加剧,供应链愈发紧张。

其实,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材料价格一直处于上涨状态。从年年底至今,锂价已经历三轮价格上涨。但到今年,上游核心原材料的价格涨幅呈现出惊人之势。

今年1月初,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的报价在30万元/吨左右,较年同期6万元/吨上涨.7%。国金证券预测,锂价或在年内涨至50万元/吨。

然而不到两个月,电池级碳酸锂的报价已超50万元/吨。年初至今锂价已涨逾七成。为此,两会期间,多名锂电企业负责人在“两会”提案和议案中呼吁保障供应链安全。

据中国证劵报报道,由于中游电池厂成本压力巨大,有消息称国内多家电池厂不买货、不接单对抗碳酸锂价格暴涨。不过,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主要电池厂商对此回应称表目前排产仍然正常。

财新杂志此前分析,考虑到锂开采存在刚性周期,短期内上游锂资源产能不会显著增加,下游需求强劲带来的供给短缺仍将持续,业内预计碳酸锂大概率保持上涨态势。

作为动力电池的两大技术方向——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在新能源电池市场占比一直此起彼伏。此前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占据上市上风,近年来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自年5月起国内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开始“力压”三元锂电池。数据测算,年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中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装机占比分别为53%、47%,彻底扭转了年以来磷酸铁锂电池产量连年不及三元锂电池的趋势。

受下游供需因素影响,这也是此前锂价疯涨,而镍价表现相对平稳的部分原因。但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在推动镍价上涨,其价格从去年开始已处于温和上涨的状态。年,中国电解镍现货市场价格已达每吨13万-15万元人民币,年初,已涨至每吨16万-17万元人民币。

此外,作为少数拥有期货市场的动力电池原材料,镍价很容易在资本推动下出现大幅度波动下出现大幅度波动,最终影响至下游市场。不管是采用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锂价和镍价的上涨无疑令车企逃无可逃。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性增长为车市带来活力,另一方面,下游产业的加速扩张也导致上游资源难以快速响应。无论是芯片,还是锂、镍,最先焦虑的一定是车企,焦虑驱使下企业又会超额囤货,加重市场采购焦虑,进一步导致市场供需失衡。

新能源车价持续上涨已成定局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镍价暴涨对国内汽车的销量影响并不大。他表示,镍价格暴涨更多是炒作性质,长期看影响有限。但他也表示,原材料涨价太快,上游赚得盆满钵满,但下游的车企却承担着巨大的成本压力。

也有机构认为,俄乌局势持续恶化,全球镍供应短缺,将进一步推升镍价上涨,拉升终端如电动车产业的成本压力。中金公司研报显示,伦镍价格从2万美元/吨上涨至5万美元/吨,单车带电60KWH的8系新能源汽车(单车带电60KWH使用型三元电池的新能源汽车)镍原料成本约增加1万元。

镍矿开采

无论如何,车价上涨已是避无可避的事实。

镍价暴涨之前,受补贴滑坡、缺芯少电、多方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已有多家新能源车企宣布涨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初,已有至少16家新能源车企宣布调价,涉及车型至少36款,涵盖10万元以下至30万元以上主流购车区间。其中,10万元以下车型上调幅度较高,平均涨价达元左右。

此番镍价上涨,已有媒体推算,在镍价为5万美元/吨的情况下,Model3(76.8度电)单车成本上升1.05万元,小鹏P7(80.87度电)则是上涨1.1万元,蔚来EC6(70度电)上涨0.95万元,这三款车型单车成本上涨均在1万元左右。

单车价格大幅上涨,销售必然受到打击。如果说像蔚来、特斯拉这样定位相对高端的电动汽车品牌,单车利润或存在可压缩空间,那么对于那些走量的新能源车企,必将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涨价压力。

3月初,已有投研机构内部人士预测,今年新能源市场情况销量将低于预期。材料价格上涨厉害,一些低端车型的利益不断压缩,面临减产乃至停产压力。此刻新能源汽车市场所面料的问题,侧面反映出新能源品牌高端化需求的迫切性。

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

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短期内大概率难以明显下降。单就锂产业而言,此前中金公司预测,年至年锂供需整体偏紧,即使年有较多新锂资源项目投产,但整体仍偏紧,供应紧缺的持续时间可能超出当前市场预期。由供需端传导的电池价格暴涨也将影响电动二手车估值。待上游原材料价格回归常态之后,这些处在价格高位的电动车保值率或将打折扣,这一点也会反馈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上。

总体上来看,锂、镍价格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互影响,在成本传导上最终实现动态平衡。这个过程中,核心在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格传导机制能否经受市场考验。

THE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014.html